
中安在線、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“新文化運動主將”、《新青年》雜志創(chuàng)辦人、中國共產(chǎn)黨主要創(chuàng)始人陳獨秀是安徽重要的歷史名人。在建黨節(jié)即將來臨之際,由安徽名人館與北京魯迅博物館(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)聯(lián)合舉辦的“新文化運動主將陳獨秀”展5月23日在安徽名人館開展。
此次展覽以時間為主線,分為2個部分:倡導“民主”“科學”,掀起新文化運動;推動五四洪流,創(chuàng)建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展覽圖文并茂地展現(xiàn)了陳獨秀的革命生涯,特別是他為新文化運動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。
北京魯迅博物館(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)為此次展覽提供陳獨秀的著作《我的抗戰(zhàn)意見》、《陳獨秀的最后見解》、康梁派創(chuàng)辦的《時務報》等50余件館藏展品,通過文物向公眾展示陳獨秀的人生經(jīng)歷。
安徽名人館館長程紅表示,此次與北京魯迅博物館共同主辦的新文化運動人物展,將陳獨秀請回家鄉(xiāng),是一個開始,“日后我們會將行走于世界的安徽人都請回這里,也會將行走于安徽的世界人送出去告訴大家,加強人文交流。”
北京魯迅博物館展陳部主任陳翔,原安徽省黨史辦聶皖輝,安徽省黨史辦研究室主任朱貴平,史學家翁飛,合肥市黨史辦黨史專家王軍,北京魯迅博物館專家喬靜安出席開幕式。
“陳獨秀主辦《新青年》使他名滿天下,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為光彩奪目的輝煌時期。”省陳獨秀研究會名譽會長聶皖輝表示,看到這個彌足珍貴的專題展,可以讓公眾走近陳獨秀,更好地讀懂陳獨秀所發(fā)起的新文化運動這宏偉的歷史篇章。
據(jù)主辦方介紹,展覽在安徽名人館一樓臨時展廳展出,展覽時間為2018年5月23日—2018年6月22日。(記者 彭旖旎)

新聞背景:
陳獨秀,安徽安慶人。1915年,于上海創(chuàng)辦《青年雜志》,在思想文化領域石破天驚地宣揚民主與科學思想,向封建傳統(tǒng)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戰(zhàn),由此拉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。同時,他與胡適等人發(fā)起文學革命,以白話文為傳播民主與科學的工具,把思想解放運動引向了更為廣闊的領域。
1917年1月,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,聘請陳獨秀為文科學長?!缎虑嗄辍冯S之遷到北京,從此登上全國舞臺,直接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(fā)生。 《青年雜志》創(chuàng)刊于1915年9月15日,1916年9月1日更名為《新青年》?!缎虑嗄辍窂膭?chuàng)刊至休刊,其間共7個年頭。
1915年,陳獨秀在《新青年》創(chuàng)刊號上登出的第一篇文章,是陳獨秀寫的《敬告青年》。在這篇文章中,他對新青年開宗明義地提出了六條標準——自主的而非奴隸的,進步的而非保守的,進取的而非退隱的,世界的而非鎖國的,實利的而非虛文的,科學的而非想象的。
《敬告青年》是陳獨秀發(fā)起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,貫穿于新青年六條標準的一條紅線就是科學與民主。此后,陳獨秀以《新青年》為平臺,向國人傳輸民主與科學思想,警醒了整整一代人。毛澤東在《湘江評論》創(chuàng)刊號上著文,熱情贊揚陳獨秀為“思想界的明星”。
毛澤東給斯諾說過,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做學生的時候讀《新青年》的感想:《新青年》是有名的新文化運動的雜志,由陳獨秀主編。當我在師范學校做學生的時候,我就開始讀這一本雜志。我特別愛好胡適、陳獨秀的文章。他們代替了梁啟超和康有為,一時成了我的模范。”
毛澤東說:“有很長一段時間,每天除上課、閱報以外,看書,看《新青年》;談話,談《新青年》;思考,也思考《新青年》上所提出的問題。”總之,那時的〈新青年》是青年的導師,是青年解放思想的號角,是反對封建主義的戰(zhàn)鼓。
陳獨秀的文章和思想深深地影響了中國,特別是其一生所做的兩件大事:一是提倡科學和民主,發(fā)動新文化運動;二是創(chuàng)建中國共產(chǎn)黨,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。(材料來源于 聶皖輝)
信息來源:中安在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