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推車”初心未改 雙擁路越走越寬

訪問次數: 150        作者: ahjgbzw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5-06-30

[字體: ]

    蟬聯(lián)冠軍!5月中旬,東部戰(zhàn)區(qū)第二屆軍供業(yè)務技能比武中,阜陽市軍供站勇奪綜合成績第一名,宿州市軍供站斬獲季軍,我省連續(xù)兩屆摘取這項賽事桂冠。

  這份成績的背后,是安徽“小推車”精神在新時代的弘揚傳承。70多年前,淮海戰(zhàn)役打響,江淮大地上“最后一碗米,送去做軍糧;最后一尺布,送去做軍裝;最后的好兒郎,送到部隊上”的感人場景紛紛涌現。

  從淮海戰(zhàn)役的獨輪車到新時代雙擁工作,江淮兒女擁軍支前的赤子之心從未改變。

  機制引領 開創(chuàng)擁軍新格局

  4月23日,新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城(縣)命名大會在北京舉行。合肥市、淮北市、宿州市、蚌埠市、滁州市、六安市、馬鞍山市、蕪湖市、宣城市、銅陵市、池州市、安慶市、黃山市、阜陽市、淮南市、蒙城縣、金寨縣、明光市等18個市、縣(市)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(縣)。

  與上屆相比,我省雙擁創(chuàng)建工作實現了“三個新突破”:我省全國雙擁模范城總數量實現新突破、雙擁模范縣打破“零記錄”實現新突破、16個市全覆蓋實現新突破。

  實現新突破,源自全省齊心協(xié)力推出的擁軍舉措。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“完善雙擁工作機制”要求,安徽決定在全省軍地各級廣泛開展科技擁軍、醫(yī)療擁軍、文體擁軍、教育擁軍、司法擁軍、支援參與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發(fā)展“五擁一支”活動。

  省級層面的文件出臺,為地方擁軍工作指明了方向。在蚌埠市龍子湖區(qū)濱河南路二期工程現場,項目負責人指著專為部隊開辟的永久通道介紹:“這段路我們采用了軍用標準,重型裝備通行不用再繞路了。”

  “我們優(yōu)先解決部隊營區(qū)設施建設,傾心傾力、用心用情辦好擁軍實事。”蚌埠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他們在“五擁一支”的基礎上,結合雙擁工作年度安排,在全市開展軍地互辦實事暨“五雙工程”軍民共建活動,整合運用公共服務和社會資源,幫助軍人軍屬解決實際困難。

  地方支持部隊,部隊反哺地方。近年來,蚌埠軍分區(qū)系統(tǒng)累計投入100萬元,幫助10個定點幫扶村興建產業(yè)、改造基礎設施建設,曾經貧困的村莊如今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“道路寬敞了,農田灌溉設施完善了,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。”懷遠縣榴城鎮(zhèn)曹河村村民陳坤激動地說。

  蚌埠市推出的“五雙工程”落地實施,讓軍地雙向奔赴的路徑清晰可見。黃山市廣泛開展的“文體擁軍”活動和提供食宿優(yōu)待的軍人驛站,讓軍民魚水情誼愈加濃厚。

  前幾天,黃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工作負責人朱茜接到部隊打來的電話,咨詢今年“擁軍旅行團”籌備情況。“我們已經連續(xù)兩年邀請全國部分立功受獎現役軍人和軍屬來黃山市免費旅游了。”她介紹,組織這樣的活動,就是希望讓軍人軍屬在社會上有更高的尊崇感和榮譽感。

  社會的尊崇、人民的禮遇是軍人心中分量最重的“勛章”。黃山市在打造“文旅擁軍”品牌的基礎上,聯(lián)合114家環(huán)境美、條件好、服務優(yōu)的本地軍人驛站,推出“軍宿徽州”品牌,為過往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提供免費或優(yōu)惠的住宿、餐飲等服務。

  一位入住過歙縣軍人驛站的現役軍人表示:“在這里,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。”截至目前,黃山市軍人驛站已累計為3000余名現役、退役軍人提供減免優(yōu)待。

  在安徽省會合肥市,這座連續(xù)10次榮膺“全國雙擁模范城”的城市,也理出了為兵服務的新思路。

  “感謝汪律師的熱心幫助,真正站在了退役軍人的角度,用法律最大限度地維護了我的合法權益……”日前,在安徽年代律師事務所,退役軍人王雪林激動地握著律師汪超的手不停感謝。

  王雪林曾在部隊服役3年,2020年到合肥市某板材公司任倉管員,2022年12月他與公司達成協(xié)議,將于2023年1月解除勞動合同,公司給予4200元補助。但簽協(xié)議后,公司以工作失誤造成損失為由扣發(fā)補助。王雪林多次找公司負責人吳某溝通無果。

  經合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介紹,王雪林找到安徽年代律師事務所律師汪超,汪超認真聽取其陳述后,為其申請優(yōu)待服務、減免費用并開啟綠色通道。接受委托后,汪超梳理事實、補充證據,經努力,公司同意補償方案,支付8000元補償金。

  為方便軍人軍屬、退役軍人和其他優(yōu)撫對象及時就近獲得法律援助服務,合肥市聯(lián)合19家社會律師事務所,掛牌法律援助優(yōu)待服務合作單位,免費為來訪人員提供工傷事故、交通事故、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、權益保障、勞動糾紛、日常生活等公益法律咨詢服務。自項目實施以來,共參與退役軍人矛盾化解168起、解決法律援助案件30件、開展法律宣講71次、受理退役軍人涉法涉訴案件54件,組織法治培訓24次,為987人次提供日常咨詢解答,開展上門走訪慰問等其他服務53次。

  “各地在雙擁工作上的探索和創(chuàng)新,是‘五擁一支’工作落地見效的生動實踐。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雙擁處副處長伊占偉表示。

 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,我省以“五擁一支”的機制創(chuàng)新為引擎,將淮海戰(zhàn)役“小推車”的樸素擁軍情懷升華為新時代系統(tǒng)化雙擁格局,既立足國防需求“硬支撐”,又厚植精神傳承“軟實力”,為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提供了“安徽方案”。

  全民行動 厚植擁軍根基

  5月12日,潛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(lián)合市婦聯(lián)、野寨中學等,組織開展全市2024屆考取軍校生母親座談會。座談會上,部分軍校生代表通過錄制感恩視頻的方式,向媽媽們送上了節(jié)日的祝福,表達感恩之情以及在軍校努力學習、報效祖國的決心。

  2023年,潛山市野寨中學20名被軍校錄取的畢業(yè)生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,表達獻身國防、矢志強軍的信念和決心。總書記在回信中表示,推進強軍事業(yè),需要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接續(xù)奮斗。

  “在總書記勉勵下,2024年野寨中學有51名同學被20所軍校錄取。”安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科相關負責人說,安慶是革命老區(qū)、重要駐軍城市,更是兵員大市、優(yōu)撫大市,發(fā)揚老區(qū)精神,賡續(xù)紅色血脈,是當地雙擁工作的核心思路。

  從2021年春天開始,安慶市20多所中小學師生與駐疆某團互通近千封書信,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兩地旖旎風光。“親愛的解放軍叔叔,看著你們那黝黑皸裂的雙手,我又心疼又崇敬……自從收到了你們寄來的‘戍邊石’,我的‘軍旅夢’也悄悄地在心中生根發(fā)芽……”這是安慶市華中路第二小學602班學生唐宇涵寄給戍邊戰(zhàn)士一封信的部分內容。作為安慶市首批“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”,華二小把衛(wèi)國戍邊英雄事跡引入課堂、引進校園,與新疆軍區(qū)某團的邊防戰(zhàn)士們先后開展“向最可愛的人致敬”“同升一面國旗”等共建活動。

  每年征集新兵人數在全省名列前茅,近3年有230名學子考入軍校……作為老牌雙擁模范城,安慶市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的愛國種子,已經根深葉茂。

  在池州市,軍民合力推動的“紅色守護”活動,賦予了烈士褒揚紀念工作新的內涵。

  清明節(jié)前夕,在青陽縣陵陽鎮(zhèn)柯村的深山里,縣人武部職工、“紅色守護”行動志愿者劉平正清理著徐小保烈士墓邊的雜草。這座紅軍墓曾隱于山林,2021年在“紅色守護”專項行動中才被發(fā)現。

  2021年,池州市軍地聯(lián)合開展“紅色守護”行動,組織市、縣、鄉(xiāng)、村四級對全市散葬烈士墓展開摸底調查,并建立“紅色守護”志愿服務體系,吸納退役軍人、民兵、青少年學生和村民加入,協(xié)助進行數據采集、檔案建立、史料挖掘等工作。

  4年來,池州市軍地聯(lián)合開展2萬余次“紅色守護”行動,組建了1500余人的志愿隊伍,對全市362座散葬烈士墓展開“地毯式”尋訪,建立“一墓一檔”數字檔案,并創(chuàng)新設置含有烈士信息的專屬二維碼。

  在滁州市全椒縣,通過“互聯(lián)網+”新模式,越來越多社會組織加入擁軍大家庭。

  “太好了,我們在農村老家也有擁軍門店了!”日前,全椒縣大墅鎮(zhèn)退役軍人張某在當地“全優(yōu)享”擁軍示范店扶搖私房菜就餐后高興地說。

  2021年全椒縣在全省范圍內創(chuàng)新打造了“全優(yōu)享”擁軍優(yōu)撫聯(lián)盟。次年,該縣研發(fā)“全優(yōu)享”政策享受“一卡通”數字化系統(tǒng)。

  據介紹,全椒縣商戶通過“擁軍聯(lián)盟”應用提出申請,經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審核通過入駐“全優(yōu)享擁軍”應用系統(tǒng),即可為退役軍人提供專屬服務。退役軍人及其他優(yōu)撫對象只需打開客戶端,就能查詢擁軍門店。截至目前,全縣已有414家商戶加盟,涵蓋餐飲、零售、教育、文體、藝術等多個領域。專屬App注冊人數達7265人,累計服務各類優(yōu)撫對象1萬余人次,優(yōu)惠金額70余萬元。

  全椒縣的試點工作,只是滁州市社會化擁軍的一個縮影。自優(yōu)待證申領工作啟動以來,該市推出了文旅、交通、醫(yī)療和金融4大類27小類優(yōu)待優(yōu)惠政策。

  和滁州一樣,安徽各地的老牌全國雙擁模范城,也在新時代雙擁工作的指引下,不斷迸發(fā)新活力。馬鞍山市出臺文件,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,為現役軍人家庭空巢、獨居老年人提供養(yǎng)老服務;宿州市泗縣設立“兩地分居”現役軍人家屬委員會,建立家委會“心連心”微信群,吸納軍嫂加入,鼓勵軍嫂互幫互助;銅陵市依托犁橋水鎮(zhèn)等景區(qū),針對雙擁景區(qū)的基礎設施建設、雙擁文化建設、擁軍服務提供類目、評價與改進工作機制構建等方面,出臺全國首個《雙擁景區(qū)建設指南》地方標準;蕪湖市打造“尊崇蕪優(yōu)”退役軍人服務品牌,引入社會化力量開展“情暖老兵”活動,為他們提供生活幫扶、精神關愛、微心愿認領和價值重現等服務;淮北市打造特惠型“雙擁車隊”,馳方汽車出租有限責任公司以退役軍人司機為主體,投入80輛車,面向抗戰(zhàn)老兵全程免費、現役軍人起步價免費、退役軍人8折優(yōu)惠。成立三年多來,車隊成員已服務現役軍人、退役軍人及其他優(yōu)撫對象達1800余人次;宣城市成立老兵國旗護衛(wèi)隊,推動國旗教育進校園、進課堂,講述五星紅旗的誕生及其內涵,在學生們心中播撒愛黨愛國的種子……

  “各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、富有時代內涵的雙擁舉措,取得了顯著的成效。”省雙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些全民參與的生動實踐,既彰顯了江淮兒女“擁軍優(yōu)屬、擁政愛民”的文化自覺,更構筑起“軍地一體、軍民同心”的銅墻鐵壁,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起磅礴的社會力量。

  精準保障 提升擁軍成色

  “我女兒現在在學校很好,老師對她很照顧,感謝家鄉(xiāng)軍地部門對軍人子女教育的優(yōu)待關愛。”日前,淮南籍現役軍人張哲洋向淮南市雙擁辦表達了對家鄉(xiāng)優(yōu)待政策的感謝。

  張哲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現役軍人,其女兒2024年在山南高新區(qū)南山幼兒園完成幼兒階段教育。因家屬在田家庵區(qū)工作生活,為便于照顧孩子上學、照料家庭,他通過所在部隊單位提交了優(yōu)待資格證明信申請,淮南軍分區(qū)政治工作處接收審核資格證明信申請,生成優(yōu)待資格證明信,根據軍人提報的入學需求,對接市教體局協(xié)調落實,孩子順利如愿在田家庵區(qū)小學入學。

  “我們在全省率先出臺軍人子女優(yōu)待政策,明確現役軍人子女可在全市范圍任選學校就學,在報考普通高級中學時享受加分政策。”淮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科相關負責人說,駐地部隊子女和淮南籍在外參軍的現役軍人子女均可享受上述政策。四年來,他們共幫助96名淮南籍現役軍人子女實現“滿意入學”,21人享受加分政策優(yōu)待。

  “為解決現役軍人及其子女等問題,我們高位推動,出臺了一系列舉措。”淮南市雙擁辦相關負責人舉例說,如當地財政每年投入20萬元設立“擁軍醫(yī)療卡”,確定9家優(yōu)質醫(yī)療機構為官兵開通綠色通道;出臺《隨軍家屬就業(yè)安置工作措施》,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崗位面向隨軍家屬公開招聘,符合條件的報考人員年齡放寬到45周歲;軍人子女中考可加分,116名現役軍人子女實現“滿意入學”。

  與淮南市隔河相望的阜陽市,今年首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,實現了歷史性突破。“我市高度重視雙擁工作,特別是聚焦解決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的實際問題。”阜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,以阜南縣為例,2023年當地根據實際情況和現實需求,制定并實施了針對現役退役軍人立功受獎人員和退役軍人中的優(yōu)撫對象購房補貼政策。其中,購買商品房最高補貼面積為100平方米,最高補貼14萬元。

  “我一直想在縣城買套房子安定下來,但購房壓力確實不小。這次能拿到購房補貼,心里特別溫暖。”前不久,阜南縣鹿城鎮(zhèn)老兵申金龍購買了面積113.06平方米的房子,并順利拿到了12萬元的購房補貼,大大減輕了他的經濟負擔。

  在此基礎上,阜陽市還于去年底出臺了《阜陽市退役軍人住房公積金繳存使用管理暫行辦法》。辦法規(guī)定,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,逐月領取退役金的軍官、軍士,義務兵及其他退役軍人,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(yōu)撫對象,可持相關證明材料,辦理公積金個人賬戶設立手續(xù)。

  同為首獲全國雙擁模范城(縣)的三個縣(市、區(qū)),也拿出了實實在在的雙擁舉措。六安市金寨縣為作為革命老區(qū),自2022年起將全縣96名高齡獨居和失能半失能優(yōu)撫對象納入社會化居家養(yǎng)老服務范圍,為他們提供助潔、助餐、助行、助購、康復護理、居室整理、精神慰藉、法律咨詢等優(yōu)待服務;明光市大力開展擁軍支前示范區(qū)建設,聚焦部隊備戰(zhàn)打仗服務,建立互辦實事“雙清單”制度,主動靠前服務,在醫(yī)療、消防、交通、文化、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支持部隊工作;圍繞“部隊打仗需要什么,支前就保障什么,部隊最缺什么,支前就準備什么”原則,亳州市蒙城縣擁軍優(yōu)屬擁政愛民服務中心依托該縣基干民兵集訓,提高擁軍支前服務保障能力,將擁軍支前隊伍編到蒙城縣基干民兵集訓隊伍內進行強化訓練。

  從淮海戰(zhàn)場的泥濘小道到新時代新征程的康莊大道,安徽各地干群推動的“小推車”,始終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——那是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的方向,是強國夢與強軍夢交相輝映的方向。

 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,這輛承載著光榮傳統(tǒng)的“小推車”,正滿載著江淮兒女的擁軍熱忱,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勇毅前行,續(xù)寫“軍民同心,其利斷金”的壯麗篇章!

 

     信息來源:中安在線